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000hm2(450000亩),分为两个片区和一个保护点,分别是乐旺麻山片区、渡邑片区、白水河保护点。乐旺麻山片区地理位置东经106°15′48″-106°25′20″,北纬25°12′34″-25°21′47″,总面积17540 hm2(263100亩);渡邑片区地理位置东经106°12′31″-106°23′17″,北纬24°58′45″-25°05′25″,总面积11600 hm2(174000亩);白水河保护点地理位置东经106°24′29″-106°25′11″,北纬25°11′42″-25°12′13′,总面积860 hm2(12900亩)。保护区全境属珠江流域。
保护区的前身主要是由渡邑保护区和乐旺保护区组成,渡邑保护区成立于1990 年,乐旺保护区则成立于2000年,都是经过望谟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级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本底情况不清、级别低等原因,长期处于无机构、无经费、无固定管理人员的“三无”状态,自然保护区形同虚设,无法实施管理。2001年12月全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启动后,省林业厅委托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贵阳办事处开展叉孢苏铁拯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2002年4月组织有关专家到乐旺进行初步踏查,由于保护区刚刚经历过火灾,损失和破坏较大,建议林业部门开展自查,根据自查,初步查清了资源现状和分布格局,并发现分布有单性木兰、翠柏、广东松、铁杉、红豆杉等均为望谟新记录植物,初步奠定了保护区资料基础。为了有效地对该区域丰富的叉孢苏铁、兰科植物、沟谷季雨林植被等重要资源进行保护,望谟县政府决定启动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以期通过考察掌握苏铁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料,为下一步保护区升级和建设提供科学翔实的依据。
2009年,由贵州省林业厅组织、jxf吉祥官网总站牵头邀请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科学院、贵阳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团,对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气象、土壤、植物、动物、大型真菌、叉孢苏铁等28个学科开展了长达一年的科学考察工作。
据考察,保护区有各类生物3020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0 种,二级保护的有44 种,有其他重要保护价值的有149种。有种子植物1539种,蕨类植物128种,苔藓植物234种,有大型真菌177种,有昆虫611种,鱼类种50种,爬行动物26种,兽类53种,蜘蛛类38种,鸟类164种,与贵州的梵净山、雷公山、大沙河、茂兰等早已建立保护区的地区相比,生物种类是比较丰富的。有珍稀植物125种,有兰科植物95种,有药用植物1052种。其中带叶兜兰分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全国罕见。
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叉孢苏铁,野生叉孢苏铁分布面积约981hm2,根据路线调查和定点调查结果估算,整个保护区野生资源大约在6700株左右,其中球径5cm以下的幼苗约占总数的1/4。苏铁植物的存在,是该保护区保护价值的重要所在。
该保护区的价值,还在于保护这一倍受关注的特定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体系,因为该地区分布有地球上最北的沟谷季雨林和山地季雨林,被我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列为重点保护地区;尽管现状是一片已经受到不同程度干扰的各种森林类型,原生性不强;但是,其固有的森林特性还是存在的,仍然是贵州的森林瑰宝,不失其主要的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