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保护区

发布时间:2017-05-24      文字、图片来源:      点击率:11562

        以太阳山、月亮山、计划大山、沙坪沟为核心区的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的从江县、榕江县和黔南州的三都县、荔波县交界处,面积总面积34555.67 hm2。太阳山、月亮山是与雷公山齐名的苗岭名山,境内森林茂密,沟壑纵横,生境复杂多样,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由于偏远闭塞,交通极为不便,开发缓慢,加之人口较少,因此,在以月亮山为主的周边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常绿落叶混交林。林内浓荫蔽日,古木参天,河流、林泉小溪纵横交错、分布密集,给生长于其中的众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息,繁殖场所,现己调查记录各类生物约有3000种,珍稀濒危物种丰富,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植物5种(植物3种,动物2种)、II级保护野生动植物49种(植物24种,动物25种),是天然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同时,月亮山区也是都柳江、漳江的重要发源地,是从江县、榕江县、三都县、荔波县水资源的主要供给地,是珠江流域的坚实的生态屏障。其森林生态系统所发挥的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功能,对保护下游地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保护区内现有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无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是发挥其国土保安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保护区内原始的森林植被,丰富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就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1962年,西南综考队曾到该林区作过调查,认为森林植被茂盛,生物资源丰富。1989年,贵州省林业厅组织了综合考察团,在艰苦条件下,深入月亮山林区考察。此后,又有众多专家学者持续对月亮山区进行各类调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届党委、政府均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03年,自治州政府批准成立了榕江月亮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和从江月亮山州级自然保护区。为进一步加强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促进黔东南州生态文明发展,经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与从江县委、政府和榕江县委、政府共同研究,同意从江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和榕江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合并申请升级为贵州月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此,榕江县政府、从江县政府于2014年9月联合委托贵州省林业厅组织,由jxf吉祥官网总站牵头,邀请了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科学院、贵阳学院、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十多个单位的植物、动物、生态、地质、土壤、气象、社会经济、自然保护等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团,围绕榕江县、从江县拟建保护区及周边相关地区约50000 h㎡范围,开展深入的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并据此提供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的决策依据。
        据考察,保护区淡水藻类共包括6门9纲17目31科63种(属):蓝藻门为1纲、3目、7科、14种(属),甲藻门为1纲、1目、1科、1种(属),裸藻门为1纲、1目、1科、1种(属),隐藻门为1纲、1科、1种(属),硅藻门为2纲、5目、9科、20种(属),绿藻门为3纲、6目、12科、26种(属);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共有235种和变种,其中子囊菌20种,隶属于5科、11属、担子菌215种,隶属于40科、86属;苔藓植物374种,其中藓类植物包括39个科,100个属,224种,苔类植物包括30个科,47个属,150种;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5科78属19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区境内石松类及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系统进化完善;有草本种子植物569种,隶属78科317属。其中,假繁缕(Theligonum macranthum)和三脉兔儿风(Ainsliaea trinervis)为贵州首次记录种;有木本种子植物766种,隶属101科295属。其中,裸子植物(针叶类)6科9属14种,被子植物(阔叶类)有95科286属752种。
        月亮山保护区内有软体动物28种,隶属于13科21属;倍足动物4种,隶属于4科4属;环节动物22种,隶属于8科15属;甲壳动物7种,隶属于6科7属,发现一个新种,即榕江米虾Caridina rongjiangensis Chen et al, 2016。有蜘蛛目动物43种,隶属于13科33属。其中有2个新种,即镰刀龙隙蛛Draconarius drepanoides Jiang & Chen, 2015和李氏贝尔蛛Belisana Lii Chen et al, 2016。有鱼类57种,隶属于4目14科44属,占贵州鱼类总种数的28.2%。两栖动物2目9科22属28种;有48种爬行动物,隶属于3目10科34种,类群数量较为丰富;有鸟类176种,隶属于15目48科。其中紫背苇[开鸟] (Ixobrychus eurhythmus)为贵州省鸟类新记录;有兽类共51种,隶属8目22科42属,约占贵州哺乳动物总数(142种)的35.92%。